疫情之下,资产配置更加保守,更加激进
标题是更加保守,更加激进,看起来似乎有点矛盾,但却是花凋小家真实的写照。
这次疫情,感受最深的是两点:
1,虽然不上班仅仅1、2个月,很多人就嚷着生活要撑不下去了。
2,全球市场大跌,实在是加仓的好机会,但是得有子弹。
在这之前,小家的资产配置也是以国债和定投为主。经过这次疫情之后,花凋更加坚定了资产配置的大方向,非常简单:
1、和房贷基本相抵的国债是护城河,坚决坚决不能动。永远有6个月的备用金放到货币基金里,不求收益,只求安心。
经历过2018年年底的五星级机会,花凋之前嚷过再来次五星级机会,要狠狠加仓。老公更是觉得:留个10来万就可以了,别的全部拿来加仓。
经过这次疫情,花凋算是定心了,即使希望发财,但首先得有最基本的保障。这次疫情,从目前来看,其实也就2个月左右的时间,现在基本都复工复产了,就连海底捞都开业了。没有发生大面积的失业以致社会动荡。房价虽说看起来好像降了点,但是没有崩盘。一切还在稳定前行。但是,既然能突然来个疫情,以后还会突然来个啥,谁也不知道?谁知道房价会不会崩。花凋只知道手里有现金,无论发生何种情况,可以随时将房贷提前还清,不至于发生居无定所的情况,这才是最最根本的。有了根本,其余的资产才能去冲锋陷阵。
2、其余的资产全部投到基金里。
这次疫情,花凋再次深刻意识到钱的重要性,和钱生钱的重要性,以及理财的重要性。
钱的重要性,不用多说了吧。
钱生钱的重要性,一句话,人追钱,两条腿,钱追钱,四条腿。而且各种政策层出不穷,现在mg还搞了个无限QE政策。一句话:我勒个去。不让钱生钱,光靠工资,怕是难以赶上通货膨胀的脚步了。
理财的重要性:光知道要钱生钱,如果不学会理财,别说是赶上通货膨胀的脚步,怕是尽给别人的资产增值就贡献了。
那么,怎么让钱生钱,赶上通货膨胀的脚步呢?买基金。
之前基金的主要配置是定投,按月定投,多出来的钱会放到国债里去,觉得可以挣点利息钱。现在改变策略了,按月定投,同时买入红利基金。多出来的钱,不再买入固定期限产品,包括国债和封闭式理财,不再纠结这点小的利息钱。全部放到收益虽低点,但是期限灵活的开放式理财,以备随时取用加仓。
定投是赚了就跑。红利基金是打算只买不卖。目前两者的投入比例打算是1:1,等明年看吧,如果基金分红还可以,老公态度更加一致,再根据行情逐步增加投资。和老公说了:红利基金这部分钱,不打算挣大钱,只希望这部分钱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随波逐流就行。即使牛市来了没有卖,也不后悔。
最好的结果就是以后逐步将基金都转入到红利基金上去,连定投都省了,多好。
经常看到有名的公式,比如一个人的高风险资产配置,百分比应该是100-年龄,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是30岁,可以有70%的资产投入到高风险。随着年龄的增大,高风险配置是应该逐步降低的。如果按照这个公式的话,小家的基金的配比马上就要达到高风险资产比例上限了。公式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30岁时正是买房结婚生子的时候,高风险配置其实不宜过多。等过几年,小家有一定经济基础了,反而高风险配置可以多配一点。所以,花凋一点也不担心小家的资产配置。
总结:资产配置更加简单化,国债不动,数额暂时也不会再增加。留够6个月的备用金。其余的钱全部逐步投到基金中去(临时没投入的放到开放式理财中,留待加仓)。
现在说疫情,经济衰退,这两天又开始说粮荒,突然间有点紧张了